第八十三章、障碍与绊脚石
说着,赵承延顿了一下才道:“还有,要彻底打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这种歪风邪气。基层落实难,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之前我也一直在说,乡村振兴的三大绊脚石,一是家族式党支部和村委会,二是圈养式村民代表,三就是各种政策落实不到位。很多好的政策,有的还没到基层就没了。有的是有,但是执行起来就变味儿了。另外,还出现了许多野蛮执法,以及一刀切的现象。还有些是急功近利,只站在迎合上级的角度看问题,不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看问题。更有甚者,是见到困难就躲,见到缝子就钻。不坚定工作立场,怎么对自己合适怎么来。而这种障碍不清楚,再好的东西,都是到不了咱们老百姓手里的。”
说着,赵承延又顿了一下才道:“当然,也有人说的更细,但是综合起来,我认为大部分也并没有跳出这三大绊脚石的范围。他们认为乡村振兴的障碍,一是,在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方面,总结了三条,农民的积极性不足、耕地的质量问题、还有资源利用率的问题。说的很中肯,但还是把农民和农业摆在一起了。我们都知道,农村,是百业态的,种植、养殖、加工,一产、二产、三产,是结合在一起的。什么都是大农场思维,我认为对于资源利用率的问题来说,反而是一种倒退。所谓的大农场,无非就是把大部分农民赶到城里,然后整合土地搞机械规模化种植。但是种出来的东西呢?依然没有提高价格,跟农民种出来的是一样的。农民挣不到钱的粮食,到了大农场那里又能挣多少呢?所挣的,无非也就是农民挣的那些的集合而已。并没有扩大,并没创新,并没有任何提高价值的东西。于此同时,还牺牲了农村的二产、三产,众多的庭院经济。更影响了城市的蔬菜价格,水果价格。外国人吃不起蔬菜和水果,就是如此。再说积极性的问题,我之前就说过,村务、财务,不主动公开,不透明。村民也会议不开,村民的权利无非得到保障,大部分村民一脸懵,脑子里一抹黑,他想积极估计都不知道如何积极。关键的什么都不说,让农民靠猜,能积极才怪了。再说参与,选举过后,完全都没村民什么事儿了?这让农民参与什么?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实际行的上,农民还会参与吗?好事儿轮不上,出力的时候还想白让人出力?这不是做梦呢吗?”
许怀秋听了后就默默地点了点头。
跟着,就听赵承延接着道:“再说他们总结的第二点,农民收入与经济发展,说的是城乡收入差距大、产业发展问题、市场机制问题。说的都很好。就像我刚才说的,乡村振兴振兴的就应该是农民,而不某些特权。至于产业发展和市场机制的问题,这个才是需要整合的问题。而不是上来就做某些资源整合。而我听说咱们的供销社可能要回来,这个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。供销系统结合县域经济,延伸至网络电商。可以解决农村以及农民的很多问题。说白了,农民种植、养殖、还有加工出来的东西,还要费劲心力的自己去卖。如果没有形成规模还不好卖。可是之后,由咱们供销系统收购集中形成规模,或者直接在县域经济内,直接替咱们村民去卖,这对咱们村民来说,都是很好的事情。当然,这里边唯一需要担心的,也是不作为、乱作为等等等等,一些基层的臭毛病。”
“再说第三点,人才与治理。说的是人才短缺、还有治理存在的一些问题。其中有一句,说的是基层治理目标有时未能充分考虑村民需求,村民参与度不高,存在形式主义和**现象,影响政策实施效果。说的很对,但是不全面。有些问题要复杂得多。尤其圈养式村民代表的这个挡箭牌就很恶心。一句我们是经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,结果就牺牲了众多村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。最后,查也没法查,变也没法变。村霸,也不是那种纹着身,拿着砍刀,见人就打见人就砍的那种山炮。是那种会勾结某种特权,组织群众整群众的王八蛋。他们欺负人,不光是可以打你,而是可以打完了你,让你无处讲理。他们可以利用很多关系收买派出所,检察院,法院,甚至是你请的律师。多方位的拖着你,影响你,让你连讲理的地方都没有。所以认为村霸是一个人的事情,**也是一个人的事情,那就太可笑了。他们有自己的人情社会关系网。在特权的钱、势,和欺负老百姓方面,人家是抱团儿的。他们的宗旨就是关系可以决定一切。最主张的就是权利与权利的交换,权利与利益的交换。这些人胡作非为,就是基层的乱源。”
“第四点、产业与技术,说的是产业智能化滞后、产业要素缺乏活力。这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咱们先不说。第五点是、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,说的是公共服务不均等,基础设施薄弱。这一点,咱们的五通入村可以根据各地不同继续完善。咱们的医疗下乡,尤其是中医的下乡,我认为可以经常搞一搞。第六点、政策与资金,首先说的就是政策执行问题,比如,政策执行中存在形式主义,部分项目成为套取补助的手段,资金浪费严重。其次说的是资金投入与效益的问题,比如:部分资金未有效用于乡村发展。这些我刚才也说了,而他这里也说了,可见问题,也已经到了需要整治的地步了。否则任由某些人欺上瞒下,导致上边好的政策下不来,老百姓的意见上不去,很多很多的问题,都是不可能得到实质性解决。”
